少年科学,则国科学
不止于提问——格致校园四十三期回顾

4月25日,格致校园第四十三期活动走进中科启元学校,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董智超、动物研究者科普作家冉浩老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维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演讲者汇聚同一舞台,分享了精彩的探索故事,引领孩子们要不止于提问,去进行更深入的探究。现场座无虚席,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张英钰,中科启元教学副主任李珈丽,以及中科启元小学部的师生240余人,现场参与了本次活动,,并与嘉宾进行互动,活动圆满结束。

冉浩《蚂蚁和它们的食物罐子》

在地球上生存着各种各样的蚂蚁,这些蚂蚁是如何储存食物的?冉浩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蚂蚁的世界,去看看蚂蚁们的神奇“食物罐子”。拖着”蜜罐”的蜜罐蚁,会收集种子的收获蚁,还有会麻醉食物的猎镰猛蚁等等,蚂蚁演化出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储存方式,冉浩老师为同学们一一道来,引起了现场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董智超《去大自然中“寻宝”》

自然界中有着很多有趣的现象,荷叶表面为什么不“沾”水?雨中的鹅为什么不会淋成“落汤鹅”?原来这些都是超疏水的效果,董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探究超疏水的现象和原理,以自然为“师”,并将超疏水技术应用到我们生活中,去实现防水衣物、不粘锅、自清洁涂层等,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王维《到两亿年前寻找“中国龙”》

今年是十二生肖的龙年,那么中国“龙”的的原型从哪里来呢?王维向我们展示了两亿年前的海洋霸主——海生爬行动物们,以汉江蜥和恐头龙为例讲述了它们的发现故事,带同学们走进了神奇的远古时代,去寻找可能的中国“龙”。

现场观众

三位科学家演讲引来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同学们的提问得到了科学家们有趣又耐心的解答。

现场合影

“格致论道”原称“SELF格致论道”,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办公室联合主办,鼓励突破领域围墙的思想交叉与碰撞,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每月举办一期演讲活动,邀请来自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嘉宾分享思想和观点。

“格致校园”,是“格致论道”在中小学校园举办的科学演讲活动,带领各个学科领域的科学家走进校园,面向中小学生讲述科学知识,分享科学家的科研故事,让孩子们体会科学的乐趣,启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该系列活动由格致论道与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联合发起,得到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战略支持。在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的联合推动下,目前已经在中小学校举办了43场演讲活动。

本期精彩提问

学生:我听说白蚁跟蚂蚁好像没那么大亲缘关系,白蚁跟小强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这是真的吗?

冉浩:对,蚂蚁跟白蚁,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生物类群。从演化上来讲,蚂蚁的祖先是蜂类,它们是膜翅目的,白蚁是蜚蠊目的,跟蟑螂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一点,有时候人们说白蚁是社会性的“蟑螂”。虽然白蚁和蚂蚁的社会组织形式,看起来稍微有那么一点儿相似,其实也是不一样的。举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所有蚂蚁的工蚁都是雌性,不能繁殖的雌性,而白蚁巢穴的工蚁既有雌性又有雄性。

学生:老师您好,我们语文书上学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我想问一下,纳米材质防水的结构和原理是什么?

董智超: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很深入,其实纳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当这个材质尺寸它降低到纳米量级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纳米材料。纳米材料主要的特点,是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注: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面积/体积),相互堆叠的时候,能够有效增加粗糙度,防止水跟固体之间的接触,像一个一个小金字塔这样结构,有效地去隔绝了水跟固体之间接触的同时,引入一个空气膜的存在,空气层就相当于阻挡了水在固体顶上的浸润,从而实现了超疏水的特性。

学生:如果我想去找一块化石,那可以去哪里找呢?

王维:我们研究古生物有一个“藏宝图”,这个图跟常见的地图不太一样,我们叫做地质图。地质图上画的花花绿绿的,标记着不同时代的地层,如果要去找恐龙化石就找三叠纪末期到白垩纪的地层,而如果你去中生代的地层里面去找三叶虫化石,那就找不到了。所以首先我们得找对地层。

找对地层之后,还要找对岩石的种类。如火山喷发出来的火成岩,是没有化石的,如果是经过挤压变质的变质岩也是没有化石。古生物学家最喜欢的一类岩石叫做沉积岩,它是岩石破碎之后,流到湖里面、海里面,沉积物一点点细腻地把古生物的骨头保存下来。所以我们会去找对应时代的沉积岩,接下来就靠你的运气和耐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