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下午,由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新一期教师科研现场体验活动成功举行。本次活动聚焦前沿的纳米科技领域,共有55位来自东城区各中学的化学教师走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学探索之旅,旨在为中学化学教学注入纳米科技的前沿视角与创新元素。
专题讲座:探索纳米科技的奥秘与未来
活动特邀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成果转化处处长、正高级工程师任红轩为教师们带来专题讲座。任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物质在纳米尺度下展现出的独特特性,阐述了开展纳米科技研究的重要意义。他巧妙地引用《三体》中的“飞刃”和“太空电梯”等概念,生动诠释了纳米材料的潜力。讲座重点剖析了纳米科技的多学科性、高度交叉性、基础支撑性及潜在的颠覆性特点,并详细介绍了纳米技术如何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计算、基因编辑、物联网、脑科学、合成生命、无人驾驶等众多尖端领域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列举了丰富的应用案例。讲座内容极大地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引发了大家对纳米科技及其教学融合的浓厚兴趣与深入思考。
展厅参观:“纳”样神奇的世界
讲座结束后,教师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展厅。通过“纳”样神奇——走进纳米世界、“纳”源于自然的灵感、明星纳米材料、纳米世界的“眼”和“手”、纳米健康新卫士、纳米绿色印刷制造技术等精心设计的展区,教师们直观地了解了纳米科技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关键技术以及在健康、环保、材料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深刻感受到了纳米科技的神奇魅力与巨大潜力。
实验室探访与互动体验:近距离接触与动手实践
为了让教师们更深入地了解科研过程,活动安排了实验室参观环节。教师们有机会近距离观看扫描电子显微镜,并了解其基本工作原理,了解科学家如何“看见”纳米世界。随后,大家还进入了研究纳米材料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的实验室,了解相关的实验原理以及科学家们进行实验设计的思路。此外,活动还特别设置了互动体验环节,教师们亲手体验了超黑涂料的神奇吸光效果,并尝试动手撕出石墨烯,在实践中真切感受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活动总结与展望
本次“走进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活动,通过专家讲座、展厅参观、实验室探访和互动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们不仅系统了解了纳米科技的前沿进展和应用前景,拓宽了科学视野,更对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纳米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科学兴趣获得了新的启发和思路。这次活动成功搭建了顶尖科研机构与中学化学课堂之间的桥梁,有效激发了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融入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的热情,为培养下一代的科学素养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