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科学,则国科学
东城区教师走进中国科学院科研现场 —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202558日上午,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携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精心打造的新一期教师科研现场体验活动成功拉开帷幕此番活动以数学学科与数学前沿领域结合为主题,邀请东城区50余位数学教师们齐聚一堂,走进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踏上一段学术探索交流之旅。活动为数学教学注入前沿科研的新鲜血液与创新活力,开启数学教育与科研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

欢迎致辞:走进数学殿堂

活动伊始,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戴彧虹发表讲话,对教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研究院的发展历程、科研方向及取得的丰硕成果,让教师们对我国数学科研的顶尖机构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通过戴彧虹副院长的介绍,教师们了解到研究院在数学与系统科学领域所做出的原创性、突破性和关键性的重大理论成果与应用成果,以及其在国际上的重要影响力。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戴彧虹致辞

专题讲座:数学前沿的深度解读

活动特请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胡旭东为教师们带来专题讲座《数学研究教学实践:从中国结说起》。胡旭东研究员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 3 14 日为 “国际数学日” 说起,提到 2025 年国际数学日主题 “数学、艺术与创意”,引出数学在艺术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他以中国结为例,详细介绍了中国结从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到如今的装饰工艺品的演变历程,展示了其丰富多样的结式。同时,对比了中国结与凯尔特结的相似之处,指出它们在历史上多为文化符号,几乎没有数学意义。胡旭东研究员还讲述了绳结在记事等方面的应用,如 “结绳记事”,引用古代文献解释结绳的大小、多少分别对应事情的大小和众寡。他介绍了奇普 —— 印加文明的结绳记事体系,强调绳结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丰富内涵,为教师们打开了一扇将数学文化与教学相结合的新窗口。

胡旭东研究员 《数学研究教学实践:从中国结说起》讲座

科学家座谈交流:思维碰撞的研讨

在科学家座谈交流环节,陈绍示、彭文娟、王彬三位研究员与教师们展开热烈讨论。教师们积极提问,分别就 “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培养”AI 对传统数学教学的影响与赋能”“如何发现和培养学生数学研究、数学应用方面的素养” 等主题与专家进行深入交流。专家们结合自身科研经验,分享了宝贵见解,为中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彭文娟、王彬、陈绍示与教师们现场进行座谈交流

参观环节:沉浸式感受数学文化

教师们参观了中国科学院数学馆以及刘源张先生诞辰 100 周年纪念展。在数学馆,通过丰富多样的展示形式,教师们深入了解了数学的历史、发展及应用;纪念展中珍贵的手稿、书信等展品,生动展现了刘源张院士的科研历程与学术贡献,使教师们深刻体会到数学家的科学精神与实践智慧。

教师们参观数学馆与刘源张先生诞辰 100 周年纪念展

本次 “走进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活动,通过专家讲座、研究院介绍、科学家座谈以及参观游览等多种形式,为中学数学教师搭建了与前沿科研接轨的桥梁。教师们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提升了数学素养,更获得了将前沿科研成果融入日常教学的灵感与方法,为培养新时代具备创新思维的数学人才注入了强大动力。